一、规划编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统筹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全面总结梳理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充分衔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遵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真性,聚焦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系统谋划全县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主要任务、重大工程,是乳源瑶族自治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的指导性规划。
二、规划编制内容
一、生态系统现状。系统总结我县森林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矿山地质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现状。
二、主要生态问题。从森林资源质量、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矿山开发利用与地质灾害环境问题、耕地资源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五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我县的主要生态问题。
三、规划总则。《规划》提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坚持长远结合、久久为功,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以及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按照整体规划、总体设计的思路,统筹规划;三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范围为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全域范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提出了至2025年,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受损山体地质环境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得到提升等目标愿景。
四、总体布局。坚持分区原则,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围绕省委关于“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部署,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定位,以山水林湖田草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为基础,充分衔接自然保护地体系、饮用水源保护区、“三线一单”管控分区、林地功能分区等生态功能与生态环境分区,根据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以及存在的关键问题,划定生态保护修复区。把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修复区划分为5个,分别为西北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区、西部水源涵养功能维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东部城乡生态保护修复与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区、中部水生态保护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区和南部矿山环境治理区。并对这5个修复区提出了相关的目标要求。
五、主要任务。从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流失防治、耕地保护与安全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六个方面明确了我县各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一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精细管护森林资源,加大林业执法监督力度、做好森林火险预警;二是深入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四是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五是持续推进农业用地提质改造,加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强化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六是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空间,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力度。
六、工程项目部署。列出了七项相关工程项目,包括乳源瑶族自治县2023年高质量水源林建设、乳源瑶族自治县2023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乳源瑶族自治县武江乳源段治理工程、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生物多样性调查。
七、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科技保障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