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乳源 > 行政区划 > 必背镇

必背镇镇情概况

时间:2024-04-03 10:15:36 来源:必背镇 访问量: -
【字体:

  必背,原叫“鳖背”,因有小山形如鳖鱼背,故名“鳖背”,由于“鳖”字笔画多难写,讹为“必背”。必背瑶族属过山瑶,是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耕作一山,则移一山”的游耕特征而得名。必背镇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吸引着海内外瑶族同胞寻根问祖,成为乳源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先后被评为中国绿色名镇、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新兴十大品牌、中国休闲优秀奖、中国休闲最佳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广东自驾游最佳去处。

  ——地理位置。必背镇地处乳源境北部,东靠桂头镇,西邻大桥镇,南邻东坪镇和游溪镇,北邻乐昌市长来镇,是乳源三个瑶族乡镇之一。

  ——历史人文。必背原属乐昌县管辖,1963年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后纳入乳源行政区域。必背瑶族属过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隋唐时期从湖南等地迁入,明代以后,因为灾荒和战乱,必背瑶胞又大批向广西、云南等地迁徙,后再流散到东南亚,并辗转迁移到欧美各国。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红七军来到乳源杨溪与乐昌长来之间的武江河边渡河,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阻击。邓小平率已过河部队突破敌人封锁,经仁化向江西中央苏区进发。没有过河的红七军由张云逸军长带领向后撤退至乐昌县罗家渡过河,回经必背的半岗岭瑶寨、横溪下湾村,会合在铁龙头村。红七军经半岗岭村时,瑶族同胞主动为红七军打火把、引路,帮助红七军顺利通过瑶山到达横溪的龙沟岭进入下湾村,于下湾村和溪头村驻扎休息两天后继续行军前进。1984年美国瑶族华侨、华裔代表团曾专程回来寻根访祖,并到必背镇桂坑村朝拜了“盘安山公”祖墓。为此,1986年6月在香港开幕的第一届国际瑶族研讨会,闭幕式就放在必背举行,由此,必背镇吸引着海内外瑶族同胞寻根问祖,成为乳源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

  ——行政区划。全镇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辖必背、王茶、桂坑、方洞、半坑、公坑、横溪7个村委会和必背口社区1个居委会,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56个,设有镇级卫生院1间。

  ——人口民族。2023年末,全镇户籍人口8393人,其中瑶族人口6667人、约占全镇人口的79.44%。城镇户籍人口1451人,乡村户籍人口6942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17.29%。

  ——支柱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主要有瘦身鱼、公坑辣椒、瑶医瑶药、瑶山茶叶、有机米等特色精品农业。

  ——区位交通。距乳源县城54公里,距广乐高速杨溪出口15公里,距韶关丹霞机场30公里,省道249线贯穿全境。

  ——经济实力。2023年全镇完成地域生产总值1.1237亿元,同比增长4.6%;地域企业法人35户,同比增长52.17%;有证个体户共73户,同比增长19.67%;7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集体经营性纯收入达30万元。必背镇主导的已纳入国家投资统计库的招商引资动工产业项目2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金额达1040万元,涉及瘦身鱼养殖、生态茶加工、乡村民宿、农文旅产业链延伸、车间打造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除已入库动工项目)13个,预计投资2.5645亿元。

  ——旅游资源。必背镇有着原生态的瑶族风情文化和自然风光。必背瑶族村落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依山临涧的吊脚楼别具一格。广东最美梯田——桂坑尾,每年入秋丰收时节是最佳观赏时间,青山绿水之间,金黄梯田嵌落、层层错叠,一片片金黄的稻谷铺满梯田,美如“油画”。还有桂坑“彩石谷”、大村古村落、横溪水库等。下一步将围绕桂坑村“彩石谷”、必背瑶寨景区、横溪水库打造集农文旅资源为一体的特色瑶族景观,以桂坑村彩石谷为起点,必背镇瑶寨为中心,横溪水库为终点的旅游发展商业圈,在周边建设发展烧烤、民宿、餐饮等产业,将必背镇打造成一个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瑶族文化体验的农文旅体融合的特色瑶寨旅游村。

  ——生态文明。必背镇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地势由西往东倾斜。境内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林地总面积1.24万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0.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02%。水利资源丰富,共有小水电站15个,中型电站3个,总装机容量10.7505万千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