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追求身心健康的生活品质。康养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正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的首选。
南水湖 乳源旅游发展进程:2022年,乳源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推出一系列康养旅游产品,如养生度假村、温泉旅游、健康饮食、民俗文化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养生。 大布镇 风电场 今年以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次101.19万人,增长98.05%,旅游收入5.46亿元,增长63.29%;全县限上住宿业营业额4970万元,同比上升59.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 广东大峡谷 乳源康养旅游资源优势 丰富的生态资源: 乳源有十几个景区,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并且乳源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丽宫国际旅游度假区、广东大峡谷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仙门奇峡景区、蓝山源旅游区、山城水都阳光湖农旅公园景区),是广东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每年均吸引数百万的旅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同时,乳源地处粤北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8.26%,天然的生态优势使得县域内中草药资源丰富,被誉为“南岭明珠,物种宝库”,“广东天然药库”,是广东省最具潜力南药研究种植生产基地。 天井山 落羽衫林 深厚的文化底蕴:乳源保留有客家文化、瑶族文化和西京古道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 客家文化:乳源客家人占乳源总人口70%以上,作为广东省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乳源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遗产。客家文化遗产有西京古道、独特的建筑特色、信仰习俗、节日习俗、婚假习俗等。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为乳源乡村旅游发展、康养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山瑶文化:乳源境内的瑶族属于过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境内的东北部和中部的高山之中。乳源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瑶族盘王节、瑶族风情、瑶族歌舞等都是瑶族文化的代表。瑶族盘王节是瑶族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每逢佳节,瑶族人民都会穿上民族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同时,乳源的瑶族风情园也是游客了解瑶族文化的好去处,这里有传统的瑶族民居、瑶族风俗表演、瑶族美食等,让游客亲身体验瑶族文化的韵味。 西京古道: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是通过蔚岭的要道,因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而得名。2020年西京古道被列入广东省6条古驿道开发利用之列,其中西京古道的中心段大桥段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旅游、考古、科研、挖掘客家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中小学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鲜明的地域特色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乳源瑶族传统盛大节日——十月朝。这一天瑶族同胞们都会吃糍粑、磨豆腐,穿瑶服、唱瑶歌展瑶绣举行庄重的“拜盘王”祭祀仪式,大摆长桌宴,在篝火晚会上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庆祝丰年。 今年,恰逢是乳源瑶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长桌宴等各项庆祝活动和赛事,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深度体验乳源的文化康旅之行,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康养旅游推动乳源乡村振兴发展 康养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医疗保健、旅游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乳源积极建设乳桂经济走廊、环南水湖、南岭画廊、高山峡谷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乳桂走廊”美丽乡村风貌带获韶关市首届“个十百”乡村振兴擂台赛一等奖。同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突出多规合一,融合国土空间、镇域经济发展等规划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基本建成乳桂经济走廊休闲观光旅游带,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和乡村民宿经济。 目前,乳源积极开发康养基地,如粤凰森林康养基地、瑶山王茶仙谷森林康养基地、一峰生态农业园森林康养基地等,将传统的瑶族医药与现代康养理念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养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未来,乳源将继续将深入落实“绿美广东”行动部署,协同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配合岭南(韶关)植物园建设,加强南水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工作等,加大康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提升康养旅游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