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难耐,城市柏油路蒸腾着热浪,桂坑村“彩石谷”却藏着一汪清凉。溪涧里,五彩斑斓的溪石在阳光下折射出宝石般的光泽,孩子们在浅滩边嬉戏,大人们坐在帐篷下吃着瓜果和零食,欢声笑语混着潺潺水声,成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旋律。这个曾经“养在深闺”的山谷,如今成了周边城市游客争相打卡的避暑地,今年暑期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这股“清凉经济”的热潮,正是必背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结出的硕果。
据悉,2024年必背镇桂坑村被列为第二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如何培育建设好典型村,是摆在必背镇党委、政府及桂坑村委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最终,必背镇锚定“瑶乡文旅创新镇”定位,立足桂坑村“彩石谷”得天独厚的溪谷资源和夏秋两季充沛的人流客流,将突破口放在做活“水文章”上。围绕“彩石谷”游客体验,投入328万元,打造以旅游服务配套为核心的桂坑“小商圈”项目,实现资源变资产、流量变销量。
要让游客来得舒心,基础设施得先“补课”。针对以往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必背镇在桂坑村委“彩石谷”入口附近科学规划了3200平方米共110个车位的收费停车场,确保车辆停放有序。收费停车场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停车问题,每年还给村集体带来超过8万元的停车收入。此外,桂坑“网红桥”、亲水台阶等设施也一并完善。
硬件跟上了,“烟火气”也得跟上。必背镇及桂坑村委充分利用“彩石谷”周边闲置地块,统一建起一排沿河特色商铺,优先供给周边村民承租经营。“我这铺子卖泳衣、水枪和自家的农特产品,暑假高峰期一天最多能赚3000块!”经营商铺的盘大姐边给游客递冷饮边说。“每年交一两千块租金,这点钱跟收入比起来不算啥,多亏政府和村委给了这个增收致富的好机会!”
“小商圈”的能量不止于此。桂坑村委会屋顶架设的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每年还可为村委额外带来超过4万元的收入。通过桂坑村“小商圈”项目,让桂坑村委由原来的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出头,到如今半年的经营性收入已超过19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腾飞之势。除此之外,在“小商圈”项目的带动下,桂坑“彩石谷”周边的茗溪家庭农场、农源农庄、香哥私房菜等民宿和农家乐暑期均呈现出爆满之势。“7月到现在,我们民宿的客房全订满了,客人过来玩得开心,对我们的农家菜也赞不绝口,光餐饮每天就能多赚不少钱。”民宿老板娘笑着说。柜台上摆放的必背瑶山茶,也成了众多游客返程时必带的伴手礼。
走在桂坑村,硬化路直通家家户户,“四小园”、小商铺、公共厕所、文化书屋、垃圾分类点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道巷道干净整洁,房屋外立面整齐划一,近两年在四旁五边种植的绿植长势正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里冷清,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环境好、发展好,不少年轻人也陆续回乡搞创业,村里又闹腾起来了!”盘大叔坐在自家院子里,看着不远处嬉戏的游客,眼里满是笑意。
从无人问津的山谷到“网红打卡地”,从集体经济薄弱到年收入超数十万元,必背镇走出了一条通过“小商圈”撬动“大经济”的富村富农新路。这背后,是必背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结果,是因地制宜的发展智慧,更是联农带农助农的初心坚守。如今的桂坑村,不仅是“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这幅以“水”为墨、以“民”为本的振兴画卷,正越画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