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大布镇埕头村的文阿姨通过自己手机上的“人居环境整治‘随手拍’”小程序上报了村中公园草丛垃圾堆放问题,次日村委便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完成清理。这一“指尖治理”的生动实践,正成为大布镇为推动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以“小镜头撬动大治理”的缩影。
在大布镇,“问题抓拍+精准定位”的随手拍场景逐渐成为常态。村民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化身乡村治理的“千里眼”,用手机镜头将健身器材破损、垃圾乱堆乱放等10余项民生痛点“一键定格”。通过“拍照上报—分流转办—处置反馈”闭环机制,让问题线索经“随手拍”小程序上传后,实时直达属地行政村与职能部门,经网格员现场核验、群众满意度测评“双认证”后方可办结销号。自小程序上线以来,全镇已累计收到各类问题15件,完成整改问题13件,处理中问题2件,问题处置平均时长缩短至2天,群众满意度达100%。
从“镜头聚焦”到“问题清零”,从“指尖治理”到“全民共振”,推动“随手拍”活动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活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全面提高群众参与度,大布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将线上问题线索与线下日常巡查相结合,依托“布·夜谈”活动,组织“布谷鸟”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开展宣传推广,手把手教村民使用小程序,在镇域范围初步构建起立体化监督网络,让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到“百千万工程”和村庄治理中来。
“我们构建的不仅是问题处置链条,更是群众参与治理的‘高速通道’。通过‘群众点单、镇村接单、高效结单’的服务评价体系,让治理全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可追溯、可感知。”大布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随手拍’活动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拉近了干群距离,更催生出“人人拍问题、户户爱环境”的治理新风。”
下一步,大布镇将持续优化“随手拍”平台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完善激励机制,着力推动“随手拍”活动与乡村治理“积分制”、“睦邻制”和“布谷鸟”志愿服务等机制深度融合,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模式,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