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典型村,必背镇桂坑村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实践探索了典型村发展的路子。在具体操作中,以共富组织引领、共富产业发展、共富乡村建设、共富乡村治理、共富乡村改革等“五个共富”为目标,凝心聚力、挂图作战、破解难题,啃下发展的“硬骨头”,使桂坑村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高山瑶寨,呈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如村容村貌日新月异、项目建设速度突飞猛进、绿化美化亮化硕果累累……经过半年以来的奋战,作为“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的桂坑村,书写了典型培育的新篇章。
必背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坚定说着:“典型村培育方向要对、目标要明、方法要准、效果要好,关键一招是用党建引领,推动典型村的培育建设”。
自桂坑村选定为第二批典型村以来,必背镇党委、镇政府以“头号工程”的力量奋战典型培育。切实做好规划、抓好建设、保障质量等。明确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为任务执行者,村干部为任务落实者等。如制定了《必背镇“百千万工程”桂坑村典型村选树培育村工作方案》《必背镇桂坑村典型选树培育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典型村培育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举措。
必背镇通过村干部学历提升、青苗培育、“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班等措施不断提升桂坑村“两委”班子综合素质和谋划产业项目、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能力水平。同时,持续推进“五强五优”十大行动,提高村小组长党员比例,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截至目前,桂坑村已有3名“两委”干部参加了学历提升工程,村小组长党员比例超过了77%。
此外,必背镇持续推进村(社区)党组织“双向承诺”活动,融入“绿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通过科学定诺、严格审诺、阳光亮诺、积极践诺全流程,推进一批民生实事及“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落实,有效激发桂坑村党建新动能。
桂坑村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通过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切实增强基层“造血”功能,让集体经济“壮”起来,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桂坑村依山傍水,梯田和溪谷资源丰富,且省道249线横贯全村,辖内有桂坑尾梯田和“彩石谷”等知名“网红”景点。2023年以来,必背镇抢抓“百千万工程”战略机遇,立足桂坑村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结合溪谷资源优势,谋划实施桂坑村文旅产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桂坑村委及“彩石谷”“网红”景点周边文旅基础配套设施,联动桂坑村乡村振兴助农服务中心和周边民宿、农家乐等,逐步构建桂坑小商圈和旅游副中心,将游客引进来、留下来。依托梯田资源优势,持续推进桂坑尾有机米种植项目,村集体带头种植50亩,发动村民种植100亩,由桂坑村富村公司包收包销,解决销售难题,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益。
与此同时,桂坑村积极用好“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盘活利用了村委闲置屋顶资源,发展屋顶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6万元的经济收益。此外,必背镇谋划实施桂坑村旅游民宿项目,计划盘活利用桂坑村辖区内的旧电站居民房,将其修复、改造重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民宿。并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第三方投资运营企业,加强与富村公司的利益联结,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干净整洁了很多,花草树木随处可见,裸露的房屋外墙还有政府帮忙修缮嘞!”说起桂坑村的变化,正在桂坑口村活动广场散步的盘大叔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去年以来,桂坑村按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标准,通过党建引领,镇村上下联动、村民积极参与,推进裸房整治、污水管网改造、无害化户厕改造等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农村卫生保洁等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桂坑村,文体活动广场、停车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堂、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优化提升。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之家、乡村复兴少年宫等“一老一小”场所持续补齐完善,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据悉,必背镇以“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行动和人居环境“十乱”整治为抓手,通过召开部署会、进村入户宣传和集中整治、常态化保洁等方式,抓实抓细典型村桂坑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典型村“十乱”整治行动30余场次,共发动镇村干部、包点单位、护林员、党员、志愿者、乡贤、群众等各方力量超过1000余人次,完成三清三拆19处超过1000平方,完成裸房整治120栋,清理房前屋后杂物150余处,整治乱堆柴火120余处等,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不断优化农村保洁工作机制,明确保洁员职责和奖惩措施,实现典型村桂坑村9个村组及迁移点保洁员全覆盖,村庄保洁质量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必背镇党委和桂坑村党支部两级党组织积极响应“绿美乳源”生态建设号召,大力传承弘扬过山瑶同胞“植树造林”的光荣传统,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职工、包点单位、乡贤、党员、群众等力量,以“我为家乡种棵树”和“桂坑有你更绿美”全民植树公益行动为抓手,围绕桂坑村“四旁”“五边”及庭院,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原则,扎实开展典型村绿化美化工作。截至目前,桂坑村在全域范围内种植了闽楠、罗汉松、桂花、油茶等树种共计1022株,植树完成率达102%,村庄绿化500余平方米,打造乡村微小景观1片,实现典型村乡村绿化增“颜值”提“气质”。
“现在我们参与村中环境整治、为村庄发展建设提建议、做微小好事实事,甚至自觉做好家门口‘三包’,把自家庭院搞好来,都可以获得积分然后去村委换生活用品,大家可积极嘞!”一位刚从村委兑换了洗衣液和卷纸的邓姓村民笑着说。这是桂坑村在全域内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的一个缩影。
为加强乡村治理,桂坑村制定了村规民约、积分制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积极开展积分超市、文明红黑榜、美丽庭院建设、实行门前“三包”,广泛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同时,以村规民约压实责任、红黑榜推动落实、积分制激发动力的方式,创新乡村治理的桂坑村模式。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有力有序。桂坑村还获评“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此外,桂坑村以擦亮“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为抓手,成立了党员、巾帼、治安联防、“护路哨兵”“森林防火·守卫瑶山”等多支志愿服务队,结合开展“百千万工程”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治安巡逻、帮扶慰问、护路、法治宣传、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做亮典型村桂坑村“瑶山八角花”志愿服务品牌,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成为家园的守护者、建设者,凝聚起典型村培育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