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座落在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南水水库,为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水库库容12.5亿立方米,是韶关市区和乳源县城的饮用水源地。在南水水库基础上建立的广东省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6283.7公顷,是以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森林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水资源保护、湿地学、生态学、生物学、地学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近年来,乳源以切实保护库区和饮用水水源安全己任,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平安湿地公园。
一、“1+6+N”勾勒湿地共治新体系。成立南水水库巡查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东坪镇人民政府合署办公,推动南水水库巡查执法工作统筹开展。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发挥东坪镇党委综合治理委员会(综治中心)统筹联动作用,汇聚网格员、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以及各行政执法部门等多种力量,通过日常巡逻排查、矛盾预判和纠纷预警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扎实开展环南水湖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工作。通过成立县检察院“瑶•蓝”生态检察联络室以及县法院针对南水湖非法垂钓事宜印发的《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律风险提示书》,全链条推进诉源治理,实现资源下沉,进一步激活N种力量,凝聚治理合力,筑牢生态防线。
二、综合施策消除事故隐患。一是严防森林火灾。东坪镇组织执法队、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N”种力量,群防共治,通过森林防火、水库安全管理等工作,安排好每日巡湖、节假日期间巡查值班,在金银坳、观景台、东田沙场、县道358线码头等几个进入水库主要交通通道和关键节点设立综合检查站,做好政策宣传和人员教育劝返工作,禁止携带火源进入库区和无关人员进入水库。在春分祭祖期间,组织人员在南水水库泄洪口、王氏码头、巡护码头三处春分祭祖活动现场进行了布控,引导群众文明祭祖,严控违法野外用火。二是开展“三无”船舶整治。召开南水水库“三无”船舶船主转产转业工作推进会,确定项目实施地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明确合作模式等,为南水水库“三无”船舶船主转产转业工作推进打下基础,最大程度减少“三无”船舶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三是杜绝库区非法生产。针对南水水库非法载客、非法捕捞、非法水上民宿等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问题,东坪镇人民政府及县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开展南水水库“三无”船舶清理整治专项行动。2024年上半年,共查扣“三无”快艇6艘,清理违法银鱼架25个,白色橡皮艇1艘,绿色塑料船1艘。
三、联合执法守护平安生态湿地。定期组织开展南水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通过分成陆上执法组和水上执法组,由陆上执法组负责对户外违法广告进行查处清理、对违法垂钓、游泳等污染水源的行为进行劝诫、执法、对饮用水源地涉林涉湿地违法行为、岸边“三无”船舶进行执法,水上执法组负责对在水源保护区内非法钓鱼、电鱼、毒鱼、“三无”船舶载客等违法行为。执法人员采用水源地视频监控定位、水上巡航、陆上巡查等方式开展执法,发现部分人员在南水水库进行垂钓。通过采取暂扣违法钓具、清放违法渔获、现场普法宣传等措施制止违法行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2024年1月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南水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13次,出动执法人员278人次,执法车87架次,执法船舶20艘次,处理违法野外用火案件1宗,到位罚款金额800元;收缴违法广告牌10个,清理违法广告50余个;暂扣违法钓具40副,白色橡皮艇1艘,绿色塑料船1艘,清理违法银鱼架25个,现场清放违法渔获物20斤;清理上岸6艘涉嫌经营性违法行为的快艇,对2艘涉嫌违法的“三无”船舶进行了联合执法和联合认定;捣毁了南水温泉度假村涉嫌盗采温泉水的管道3米、水渠20米,回填检查井1口。通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整治一起,警示一片,切实保障南水水库水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