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用5年时间在粤东西北14个地级市推进“连点连线成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乳源凭借着瑶乡特色资源入选第一批示范片,并于2015年1月正式拉开建设帷幕。乳桂沿线8个特色名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产业,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农业资源、浓郁的瑶族风情和灿烂的客家文化融合。
如今,“一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已经实现,“5个100%”任务顺利完成。一个个崭新的村庄正在乳源县境东北部崛起……
整体规划
一根主轴串起三区五圈
在乳源农业局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地图,清晰地标注着五彩瑶乡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范围——位于县境东北部,西起东坪镇新村,东至游溪镇茨良坑村,连线成片长23公里,建设范围87.6平方公里。
据介绍,该示范片总体布局为“一轴、两廊、三区、五圈”——以省道S250乳桂公路为轴线,打造生态农业观光长廊和民族生态旅游长廊,包括过山瑶文化展示区、云门旅游综合发展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民族风情体验产业圈、云门寺宗教文化产业圈、山水景观游乐休闲产业圈、农业观光产业圈和运动游乐休闲产业圈。
乳源县委书记吴春腾告诉记者,乳源通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实施宜居村庄建设、环境整治改善、农业产业提升、旅游产业提升和文明素质提升五大工程,将东坪镇新村、乳城镇云门村、一六镇团结村、游溪镇大寮坑村和营坑村五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打造为宜居宜业或宜游的美丽乡村,辐射带动周边23个自然村,让2800多户1.15万群众受益。致力于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城郊观光休闲旅游经济。
思路创新
强化基层治理调动农民积极性
农村工作不好做,这几乎是每一位基层干部的感受。尤其是“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这样一件涉及地域广、参与群众多的大事。但在该县副县长李明华看来,只要找对方法,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大事也不难办。比如,强化农村基层治理。
记者了解到,为了发挥好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乳源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41个,搭建村民协商议事平台,村里的事由村民集体协商解决,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村民参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热情高涨,主动配合建设各项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四个不补(拆旧不补、青苗不补、人工不补、让地不补)”的原则,主动开展好村庄环境整治和卫生治理各项任务,树立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重产业发展 提供持续支撑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乳源利用新生代农民工的长处,强化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特色打造培育等工作,让村庄环境的改善整治走上经营的道路,充分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采取“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等模式培育和发展产业,提高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焕发新的活力。
一方面,坚持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在乳桂公路沿线支持发展绿色瓜果、彩石苗木、特种养殖等产业,以产业发展促新村建设,以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一年来,示范片新增砂糖桔、三红蜜柚、贡柑等水果面积6300多亩,沿线村庄创办了餐饮和采摘休闲的农家乐16家,形成了绿色蔬菜、特种养殖、特色水果为主导的五大产业,仅小西瓜项目,年产量超120万斤,产值300多万元,规模效益初显。
另一方面,坚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利用乳桂公路沿线景点云门寺和云门山旅游度假区的集聚效应,挖掘示范片内的山水资源和田园风光,开发集观光体验、休闲健身、特色餐饮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点,规划在雕子塘瑶族新村和东山村建设生态果园和生态茶园区。
此外,则是强化与县城的综合服务配套及现代工业区连接,示范片内进驻了四季绿、山城水都等农业企业和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带动农户1.7万户。示范片内还有蓝威科技园和东阳光生物医药园,可消化吸纳从瑶区搬迁出来的村民就业,为五彩瑶乡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因地制宜 保护与开发并重
按照要求,新农村示范片的规划设计要符合农村实际、乡村规律,保留岭南元素、乡村风貌、生态特色,突出乡土气息和村韵农味;挖掘传承乡村文化、乡村特色。所以,五彩瑶乡示范片的建设第一原则是“因地制宜”。
乳源能跻身全省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之列,凭借的是瑶族特色。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自然应该充分挖掘瑶族文化差异性特质,云门宗崇尚修心、勤俭的美德和岭南客家历史渊源、过山瑶文化都是乳源建设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的主要内容。
在建设的时候,乳源各个村庄也注意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据了解,在建设前期,乳源就全面开展了对古村落、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特色民俗文化的调查摸底工作,挖掘了一批旧文物古迹,如云门村委崩岗头村革命老区红军战斗旧址、团结村委连塘红军旧炮楼、乌石岭新村“蟹石”传说等,积极传承过山瑶民俗文化,并在游溪镇区、东坪瑶族三村规划建立过山瑶民俗文化展示区和文化长廊。
建设的过程中,乳源始终坚持在切合农村实际的同时彰显民族特色,聘请省市专业部门精心规划,在瑶区片统一建设瑶族吊脚楼;在客家民族聚集区,统一建设黑瓦白墙民俗楼,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对一些尚有使用价值的古建筑,则计划修缮用作民宿,作为旅游配套。
倡导文明新风 建设美丽乡村
沿着乳桂线,随处都可以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下社村用墙绘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乌石岭新村悬挂客家谚语标语牌,张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公益广告牌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
该县文明办主任告诉记者,围绕着“五彩瑶乡·文明家园”的主题,乳源五彩瑶乡省级新农村文明示范片以“六美”(心灵之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秩序之美)为主要内容,抓好“六大工程”(价值观培育工程、村容整治工程、道德提升工程、文化培育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平安创建工程),以10个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瑶族文化和客家文化为基础,将示范片精神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同时注重突出挖掘瑶族和岭南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特色元素,合力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幕后“功臣”
十五亿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乳源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之所以能够推动得如此迅速、卓有成效,离不开各级资金的支持。
示范片规划总投资15.7亿元,其中宜居村庄建设投资2.96亿元,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资1.74亿元,特色打造提升工程投资2.4亿元,农业产业提升工程投资0.51亿元,旅游产业提升工程投资8.1亿元。
为了筹集资金,乳源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推动人、财、物等社会建设资源向示范片倾斜,在一年内筹集资金2亿多元。
一方面,协调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将农村交通、水电、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用事业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全面整合农业、水务、扶贫、环保、交通、建设、林业、旅游方面的资金,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争取县直部门、中省驻乳单位和省市“双到”帮扶单位挂钩扶持示范片新农村建设,着重扶持村道巷道、绿化美化、文体健身设施等公用事业建设。
此外,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纳入全县总体发展格局中重点推进,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如将云门山风景区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近两年该项目完成投资额3.2亿元。政府部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理事会则积极发动村民、外出乡贤筹资筹劳,效果显著,如一六镇下社村筹集捐款15.8万元、新村周屋筹集捐款18.5万元用于本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在资金的强有力保证下,目前,示范片内已开工建设项目63个,竣工项目22个,41个主体建设村结合整村改造、灾后重建和“两不具备”移民搬迁工作,兴建雕子塘瑶族新村、木笼新村等新村,解决居住深山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户、受灾户或泥砖房住户1480家5587人的住房安全问题;片区所有村庄已基本完成村巷道硬底化、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卫厕改造、雨污管网建设,外立面统一整治面积8.5万平方米,根据各村已有资源和特色,初步建立了农村小公园、村史馆、文化、娱乐和活动场所的村庄20个。
截至2016年4月底,示范片累计投入9206万元进行村庄整治。
整体规划
加强村容村貌美化提升
临近采访结束时,县委副书记伍文告诉记者,一期任务基本完成后,接下来乳源将重点做好连线成片项目建设,抓好外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沿线节点、标识、路牌和村容环境美化绿化建设,突出文化融合,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
据其介绍,省委农办已确定今年7月考核全省第一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一年初见成效”建设成果,而整治行动最容易见成效的就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因此,乳源计划安排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奖补资金50万元(其中安排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瑶族村庄建设,安排县涉农资金20万元用于客家村庄建设),对完成整治的村庄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奖励。接下来各镇要做的就是动员各自然村围绕整治标准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与此同时,则是进一步推进村容村貌美化亮化提升,包括建设村庄统一标识、村牌,外立面整治,规范“五小”“六美一亮”工程等;在重点村建设宣传墙绘,安装带有瑶族特色及五彩瑶乡主题的太阳能灯,强化新农村建设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宣传。
实地探访
“5个100%”基本实现农村旧貌换新颜
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逐一探访,只见示范片内独具少数民族特色、客家风情的新村一个接一个,在建的新村工地热火朝天,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堆得跟花儿一样。
在乌石岭新村,一栋栋双拼式别墅楼组成的新村,掩映在一片翠绿的林木间,蓝天碧水下,青瓦白墙显得格外清新夺目。六旬老人林老伯正带着孙子在健身。他说:“才交了8万,就住上了20多万的房子。而且这么漂亮的花园和城里才有的健身设备,真的很舒服。要在以前,做梦都梦不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
新村后面是一个小花园,保留原来参天大树的基础上铺设了地砖,也建设了花坛。正是农闲的时候,村民们三五成群在树荫下乘凉,微风习习,好不惬意。
邻近的下社村又是另一派景象。精神文明建设走进农村,20名美术家和20名志愿者顶着炎炎烈日,在下社村涂涂画画。经过县财政统一拨款后“穿”上防水涂料的围墙在画家们的笔下变得生动、丰富,金元宝、卡通小人、动物在墙壁上活灵活现,“邻里和睦”、“以诚待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以直白的方式直达人心,成为村民们教育孩子的最佳范本。来往的村民、玩闹的孩子经过围墙,无不驻足诵读。
新会村的村民正集中在村口看挖掘机施工,过不了几天,这里将会有一个人工湿地,其作用是将村民的日常生活废水集中引入,供给水生植物,实现污水处理、乡村美化的目的。村口的另一侧,正在用地砖铺设村道。这也是新农村示范片的要求之一。日后,新会村的村口将更加整洁美丽。年逾70岁的赵大爷每天都会到村口来看施工,两边都看看,然后心满意足地在村口的老树下坐着,听挖掘机轰隆隆的声音。“日子是越过越舒服罗。”抽着旱烟,微眯着眼,赵老伯的眉眼里是说不尽的满足。
这些只是乳源新农村示范片的一个点。一年多的时间,示范片区的41个村都像这样完成了旧貌换新颜的转变——村巷道硬化了;自来水村村通了;污水处理池全部建起来了;厕所也改造好了;没作硬性要求的村庄外立面整治也规范化了……村庄越来越美,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正在实现。
(韶关日报2016年5月27日A3专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