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志不穷,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大布镇坪山村委的李柱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发展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一个贫困户如何实现脱贫的梦想?李柱华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2015年底,李柱华一家因收入过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有他和妻子,受自身能力限制只能在家里经营几亩农田和挖竹笋,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小孩,生活过得非常地拮据。帮扶干部和镇扶贫办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多方调查,帮扶干部了解到加工制作腐竹技术要求低、投入小,认为李柱华可以尝试发展小规模腐竹加工,加上每年制作番薯干的收入,家庭收入肯定会比现在翻一番。于是,帮扶干部几次上门动员李柱华行动起来,建造起自己的腐竹加工小作坊。但是,李柱华由于缺乏经验,担心风险,一直不敢尝试。后来,帮扶干部又通过多渠道收集到相关资料给李柱华,不断给他做思想工作,激发其内生动力。在帮扶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李柱华终于同意试一试。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地深入开展,帮扶干部多次送技入户,同时李柱华也积极主动向镇上的腐竹加工大户请教,并通过努力学习,逐渐掌握了腐竹制作技术。2018年,李柱华下定决心大干一场,通过镇政府的帮扶贷款贴息政策,向农商银行申请了2万元小额贷款,再加上各方资金的支持,李柱华终于建起了自己的腐竹加工小作坊。2018年11月,李柱华的第一批腐竹出炉,获得许多好评。
此后,不管大布的冬天有多冷,都能看见黑黑瘦瘦的他穿着短袖,在小作坊忙里忙外,脸上总挂着和善的微笑。2018年底,李柱华信心满满地跟我们算了算当年的收入,大概比2017年收入翻了一番,人均达到了1.3万元。2019年,在大家的鼓励支持下,他扩大规模,购买了5000斤黄豆,到年底共生产了1700斤左右的腐竹,光腐竹收入就达到了5万元。
几易春秋,几许寒暑,帮扶干部经常入户了解李柱华的生活生产情况,鼓励他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仅要想方设法撑起自己的“钱袋子”,而且要对自己有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力更生,把日子越过越好。两年的辛勤劳动,让李柱华尝到了自力更生的甜头。今年,不满足于现状的他,给自己定下了2020年的新目标:收入要比2019年翻一番!
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明确的目标,李柱华越发肯干。今年坪山村党支部引进了西洋菜种植项目,村党支部考虑到李柱华勤劳肯干,主动协调种植的老板,优先考虑聘用李柱华夫妻看管田地和种植打理西洋菜。如今,扶贫干部每次下乡都能看到李柱华在田间地头忙来忙去,脸上的笑容也比从前更灿烂了。李柱华说“虽然自己比较笨拙,干不了什么大事,但现在还年轻,还能干,就不能像以前一样懒惰,只有勤劳点,才能改善家里的条件。”
虽然不善言谈,但每每回眸创业之路,收获满满的李柱华,十分赞同这句话:辛勤换来好日子,脱贫致富最光荣。对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在脱贫历程中对他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竖起大拇指,满心感激。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把这感恩之情化作发展的动力,尽最大努力带动村民共同脱贫致富,回报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