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陈大川带队到东坪镇和游溪镇实地调研防汛备汛及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强调要深刻认识地质灾害的“滞后性”特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系统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同时强调打造“农文旅+万里碧道”融合样板,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在东坪镇新村村委会斜岭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游溪镇营口村高风险斜坡单元、游溪镇应急物资储备点及临时安置点等地,陈大川实地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防汛物资储备、群众转移等关键环节,并现场部署防范应对措施。陈大川指出,地质灾害具有明显滞后性,雨停后土壤含水量饱和极易引发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镇村两级要加密巡查频次,进一步完善“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机制,对已转移群众做好生活保障,防止擅自回流;同时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对折叠床、应急灯、食品、药品等库存物资再盘点、再补充,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不误事。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汛备汛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游溪镇“乳桂走廊”乡村绿化景观带、游溪镇圩镇客厅、游溪镇美丽圩镇示范主街、游溪镇柳坑中心小学、游溪镇荷塘夜市等“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现场,陈大川实地查看绿化景观、客厅建设、主街风貌、校园改造和夜市经济推进情况。陈大川强调,地质灾害防治是底线,农文旅融合是高线,两者必须统一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乳桂走廊绿化景观带要在保持生态基底的同时植入游憩功能;圩镇客厅建设要突出便民导向,确保公共空间和运营机制同步到位;美丽圩镇示范主街要严控风貌管控与业态布局,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校园提升改造要“量体裁衣”,台阶高度、护栏间距等细节须符合学生活动习惯;要在守住安全底线基础上,以“万里碧道”为纽带,统筹整合农业景观、文化旅游等资源,通过借鉴优秀案例,串联荷塘夜市、美丽圩镇示范主街等节点,植入瑶族文化IP,推动基础设施“微改造、精提升”,激活乡村人气,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县领导李继发以及东坪镇、游溪镇、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住建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