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乳源新闻 > 新闻资讯 > 乳源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乳源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时间:2022-10-15 08:59:09 来源:县委宣传部 访问量: -
【字体: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乳源瑶族自治县宣传思想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汇聚起了建设富裕美丽文明法治新乳源、推动乳源奋力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的磅礴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汇聚团结奋进之力
  思想是指引前进方向的明灯。乳源县委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首要政治任务,引领全县上下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新思想在瑶乡大地落地生根结硕果。

  图片

  抓好“关键少数”。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督促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采取专家授课、领导讲学、专题研讨、学习体验等多种形式,县委开展专题学习92场,撰写调研报告200余篇,领导到基层讲学260余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活动2000余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共识进一步加深,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大大增强。
  带动“绝大多数”。广泛深入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推动理论普及大众化,切实聚集理论宣传合力,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文明实践讲堂到乡村“复兴少年宫”,从风度书房到流动舞台,从网络媒体到田间地头,一场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宣讲活动,让瑶乡大地学习新思想的热潮持续涌动。“金喇叭”百姓宣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小故事讲大道理;“金鸪鸪”文艺宣讲将新思想融入乡间小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五老”宣讲员化身行走的历史书、活教材,成为新思想的引路人;“学習早班车”三语广播用亲切的乡音把党的好声音传送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坎上;“线上理论宣讲课堂”在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5万次。十年来,1600余场及时、广泛、通俗易懂的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转化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覆盖干部群众超10万人次。
  做强主流舆论,奏响和美乳源强音
  十年来,乳源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聚焦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创新闻舆论工作崭新局面,迸发强大活力。

  图片

  讲好乳源故事。十年来,乳源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中省媒体刊播新闻稿件超过9000篇(条)。乳源在国家级媒体频频亮相:2018年10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广东乳源:文明新风进“瑶乡”》的专题报道。2019至2020年期间,“唱响新时代·走进乳源”大型慰问演出、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城市快闪乳源篇等12场节目陆续在央视强档播出。2022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乳源开展《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的采编工作,播出和刊登后的30天内,累计阅读量、观看量逾千万人次。一次又一次的高光时刻,让乳源瑶乡跨山跨海,来到全国人民的面前,向世人展示了全新的乳源。

  图片

  提升本土媒体传播力。乳源因地制宜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完成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集电视、“两微一端”等渠道为一体的传播矩阵,坚持立足本土,服务中心,找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切入点,突出传播内容的亲民化特质,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产品,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效能显著提升。十年来,推出重点报道和原创新媒体产品超过5万条次,总浏览量达6千万人次。
  涵养时代新风,绽放文明友善之花

  十年来,勤俭节约、孝老爱亲、诚信教育、公益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旅游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乳源蓬勃开展,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频共振,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成果。

  图片

  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十年来,乳源涌现了“中国好人”唐亚水等一批先进人物,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共计139人次荣获各级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3所学校获评各级文明校园,84户家庭荣获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荣誉,43个镇、村获评各级文明镇村,47个单位获评各级文明单位,2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乳源通过举办“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宣讲会,模范、好人发布仪式,文明村镇、单位、校园挂牌仪式,文明家庭证书颁发仪式,文明创建交流学习活动等,让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道德春联进万家”“和谐•友善”专题歌曲演奏等300余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等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乡村、企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润物无声。
  文明实践全面开花。2018年、2019年,乳源连续两年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按照“标准型”+“精品型”的思路,整合资源,规范化建设了1个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18个实践站和126个实践点的文明实践阵地,文明实践网络覆盖全县。通过县政府提供引导资金、上级部门下拨扶持资金、社会定向捐赠资金、会员缴纳会费等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互助会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大力实施《乳源瑶族自治县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办法》和《农民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办法》,制定《爱心商家评选细则》,发动广大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发展志愿者3.1万多名,其中农民志愿者1.3万多名,全县志愿者增量近5倍,参与志愿者回馈爱心商家30余家;培育孵化精品项目51个,9个项目在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示范项目奖等殊荣,其中“金鸪鸪”瑶乡文艺帮扶共建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银奖。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要找志愿者”在乳源已成为常态。
  文明城市建设提质增效。2020年,乳源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近年来,城市“文明交通”“创文大清拆”“牛皮癣”小广告清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和“周五固定清洁日”行动等常态化开展,有效提升了市容环境,规范了街面秩序和经营秩序;推进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明小区”“文明卫生商户”评选全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内容为主题,广泛设置大型公益广告景观小品、公益广告,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让广大干部群众做创文的倡导者、宣传者和实践者。乳源形成了“一体化布局、一盘棋推进、一张图作战”的格局,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化解了城市容貌、交通道路、大街小巷等一系列治理的问题,文明氛围日益浓厚。
  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民族文化沃土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十年来,乳源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奋力耕耘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式,文化事业蓬勃向上发展。

  图片

  文艺精品百花齐放。乳源积极选送文艺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赛事、会演、巡演,以赛促练、以演强能。歌曲《恩情》、《铜铃悠歌》、原创音乐剧《过山“谣”》等多个作品荣获广东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瑶族竞技舞蹈《唠忒》《犇箕》《塞栟》参加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同获二等奖;瑶族竞技舞蹈《瑶郎争嫁》《玩在田埂上》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同获一等奖;音乐作品《瑶山飞来一群金鸪鸪》获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文艺精品既赢得了奖杯,也赢得了口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以红七军转战乳源这一主线,拍摄电视档案纪录片《追源——乳源人民救护红七军的悲壮历史》,创作歌曲《红军哥》并拍摄歌曲微电影,创编舞台剧《不息的号角》,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怀。
  “非遗”传承推陈出新。乳源不断完善瑶族文化(乳源)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完成《广东省瑶族文化(乳源)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编制。目前,乳源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市级8个、县级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4人。创新建设非遗文创孵化基地,推广“绣美瑶乡”瑶绣传承项目,推动非遗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实现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有机统一。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21年12月乳源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申报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6间风度书房、3间粤书吧、2间稻香书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实现全县“三馆一站一中心”达标率100%。乳源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9个乡镇文化站中2个被评为省一级站,7个被评为省二级站,在全县构建了“十分钟文化圈”。十年来,图书馆进馆人次超过100万,文化馆开展公益培训课程10余种、50余期、600余节,农村电影放映6000多场,“金句闪光”等送文化下乡活动惠及群众70多万人次,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地方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出版了红色历史文化书籍《让历史不再沉寂》、大南岭文化书籍《行走大南岭》、西京古道文化书籍《西京古道传说故事》,编印了《乳源红色故事》等党史学习教育素材,完成了社科课题《红七军转战粤北时与乳源人民的交织研究》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增强了本地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擦亮了乳源文化品牌,为乳源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后劲。
  紧跟时代要求,锤炼过硬宣传铁军
  乳源宣传思想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全力推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走好“第一方阵”。十年来,全县宣传思想战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时时对表、事事对标,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加强作风建设。乳源宣传文化系统始终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工作纪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打造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十年累计开展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纪律教育活动、“双周讲坛”“社区吹哨 党员报到”等活动300余场,激发干部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工作劲头。
  加强“四力”历练。乳源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院,培育百名“金笔头”通讯员、千名“金喇叭”宣讲员、万名“金种子”志愿服务骨干,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持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活动,发扬唯实求真精神,撰写专题调研报告36篇,推动宣传工作不断强起来,宣传思想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新征程上,乳源宣传思想战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劈波斩浪、勇毅前行,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