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乳源瑶族自治县集革命老区、石灰岩山区、民族地区、生态发展区于一体,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长期面临着资源聚集难、拓展空间小、增收渠道窄等发展制约。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力量,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以党支部与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共赢为关键点,以党群协力多元参与为增长极,让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弱到强、从散到合的转变,为克服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套引领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秘籍”。
组织主导,外引内聚,整合发展资源
发挥组织力量整合各类发展资源,是促进山区农村集体经济不断“上台阶”的突破口。近年来,乳源瑶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组织主导,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出汇聚力量的政治氛围,培育出吸引资源的政策沃土。
该县以“两年打基础、一年达十万、三年十万+”的“小步快跑”节奏,压茬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阶梯式发展。2018年至2019年,每年以县委“一号文”的形式对当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作出部署。2020年,举全县之力吸引资源、培育项目,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百村达十万”工程,当年年底,全县10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2021年至2023年,在夯实“百村达十万”的基础上,实施升级版的“百村十万+”工程,用三年打造出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和“百万元”经济强村。
“在具体行动上,我们打出了组织支撑、对口帮扶、产权改革、土地政策、财政支持等五大领域的政策‘组合拳’,为‘外引内聚’各类发展资源提供了坚强保障。”该县组织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乳源瑶族自治县明确了“乡镇主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组织原则,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书记工程”来抓,形成挂点包村县领导统筹、有关职能部门指导、结对单位帮扶、乡镇主抓落实、村“两委”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同时,积极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等多项举措,为盘活各类集体资产、实现“三变”提供了制度支撑。洛阳镇洛阳村经济联合社率先完成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转为“按份共有”,理顺了集体资产权属关系和收益分配规则,比如,该村的水利项目中,集体股份占比51%,村民股份占比49%,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为村民人均分红500-800元。
据悉,在县委积极推动下,该县9个乡镇与县属国有企业富丽源乡村振兴有限公司签订乡村振兴和旅游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先后在9个乡镇成立农旅文发展有限公司,主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土地整治、业务培训、中草药种植和收购、茶叶制品生产等,形成“一镇一公司”产业发展新格局。此外,2019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600余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田螺坑村、新民村、公坑村等12个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大流入”,大光药业、雪印集团等多家重点龙头企业落户山区瑶乡,社会资源与本土资源有效对接,激活了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支部共建,产业连片,拓宽发展空间
为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乳源瑶族自治县尝试以党支部“共建”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共赢”,让发展限制尽可能少,让交流合作尽可能多,充分实现了资源整合基础上的优势互补。
在“百村达十万”“百村十万+”行动中,乳源瑶族自治县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对一”挂钩帮扶各行政村,帮扶单位党组织与对口村党组织开展共建,促进组织优势互补、发展资源互通。
“落实好‘五个一’规定动作,是我们以党建带集体经济的关键方法,我们的帮扶单位党组织要与镇驻村工作组、村级党组织共同商定一个集体经济发展三年目标方案并拿出‘一村一策’,帮扶期间培育出一个造血型增收项目,每季度对集体经济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总结,举办一次‘强村带弱村’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一次年终总结会。”该县组织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在县卫生健康局对口帮扶的大桥镇红云村,帮扶双方党支部建立了共建机制,联合开展党日活动,沟通发展需求,双方共同努力引进黄烟种植项目,并实施“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当地黄烟种植规模达800亩,烟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一些有基础的乡镇还发挥党组织和“头雁”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尝试打破行政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界限,在镇域范围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找路子。该县大布镇的番薯干质量上乘,是当地特产,但长期以来均由各村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大布镇党委整合了203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打造出可供全镇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一镇一品”现代农业项目。在项目政策支持下,大布镇逐渐形成了“一镇一产业”“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全镇番薯种植面积逾5000亩,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投资者创办食品加工车间80余家,计划中的“乳源三宝”展销体验馆还将带动闲置集体土地资源的盘活利用,并为扩大销路市场提供帮助。
党群协力,多元参与,开辟增收来源
乳源瑶族自治县坚持党群协力、多元参与,因地制宜筛选出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集体经济增收“造血”途径,开辟了有助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的渠道。
近年来,该县提出了“十个一”健康产业工程,“一盒瑶山茶”“一席特色菜”以及南药(瑶药)等成为“一镇一品”和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也成为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的“指向标”。东坪镇东田村党支部与外来中草药种植企业进行“党支部+合作社+药企+农户”的深度合作,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闲置土地260亩,并以土地入股,目前九节茶、烧仙草等中草药种植项目已经落地运行,预期每年将为东田村带来110余万元收益。在洛阳镇深洞村,该村党总支书记带头建立了深洞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中,成为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2021年,当地高山茶种植基地面积达1400余亩,年产值达45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60万元,带动152户农户“抱团”增收。2021年年底以来,游溪镇烈村党支部对村内约100亩撂荒地垫资整治,在便利集体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支持下,将土地预流转到村集体上来,再与有实力的蔬菜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合作,打造出一年三产的南岭特色蔬菜“致富田”,这片百亩蔬菜田与已有的皇帝柑种植园一起使烈村成为蔬果之乡,也让烈村距“百万元经济强村”目标更近一步。
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乳源样本再次证明,办好农村事情的关键在党。在区位条件较差、发展基础薄弱的山区农村,只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行动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选择适宜路径的发展优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样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