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举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授牌仪式,正式授予乳源瑶族自治县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牌匾,这是我县继2014年之后第二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牌匾,也是韶关唯一一个获得该荣誉的县(区),充分体现了我县在公共文化建设以及非遗传承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
瑶族刺绣,是瑶族针尖上的艺术,瑶族刺绣每个形纹都代表着一种生命,每组形纹均代表一个典故,叙说着瑶族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由于瑶族没有文字,瑶绣便有着“瑶族活文字”之称。生于大山,成长于灵山秀水中的瑶家人,家家都有能工绣手,瑶家姑娘个个都是绣艺精湛的绣娘,绣时不用打底,反面下针正面成图,下第一针时便在脑海中形成或象征万物和谐、或象征浩瀚天地的刺绣形纹图案布局,或几日或数月一针接一针纵横千万格而成。瑶族刺绣,是先祖缔造并赐予后代,在千古流传中形成的文化瑰宝,是瑶族服饰上的文化注脚,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多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瑶族刺绣的传承发展,先后设立了获得省文化主管部门命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瑶族刺绣传承基地、农旅小镇乳源瑶绣服饰传承基地、必背镇瑶族刺绣工坊,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不断深化“非遗在校园”,在中小学校设立了瑶族刺绣培训基地,开展一系列文化传承创新活动,推动传承阵地在城乡有效延伸。2018年设立了韶关市首个非遗工作站暨瑶族刺绣工作站,目前已成功申报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指导成立了瑶绣文化促进会、妈妈制造合作社等民间团体。支持开展瑶族刺绣文化研究、教材编制、文创研发等,推出《瑶绣实用教程》《瑶绣跟我学》等教材。大力推进非遗活化利用工程,以非遗文创孵化工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产品研发和推广,设计打造了一批瑶绣灯饰、瑶绣首饰、瑶绣家居产品、瑶绣文具、瑶绣背包、现代瑶绣服饰等文化创意产品,甚至在建筑外观设计、家居装潢装饰方面广泛运用瑶族刺绣元素,实现了瑶族刺绣这一传统工艺与其他工艺融合发展、跨界发展。
我县将充分发挥本土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优势,着力发展瑶族刺绣等特色鲜明、产业前景广阔的传统工艺,大力推动非遗文创孵化工作,让现代创意赋能传统文化,让文创产业赋值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