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232MB2D060374/2021-00166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12-20
乳源:举全县之力,成功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21-12-20

乳源:举全县之力,成功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发布日期:2021-12-20  浏览次数:-


图片


  12月7日-9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1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潮州市举行。开幕式上,进行了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颁牌仪式,乳源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区。副县长杨贤冰代表乳源上台接受颁牌。


图片


   乳源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志着乳源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迈上了新台阶。在新的奋斗征程中,乳源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更加注重把准时代脉搏,更加注重贴近现代生活,更加注重满足群众不同需求,更加注重整合运用社会力量,更加注重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擦亮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更加注重讲好乳源故事、传播乳源声音,更加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更加注重做好乳源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力争在粤北地区和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形成发展经验、作出成果示范。

  据悉,自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乳源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以创促建,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全面实施公共文化补短板创亮点工程,有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攻坚做强,持续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图片

01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高位统筹推动创建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和两年工作规划,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对各镇、各单位的文化绩效考核项目,组织成员单位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创建责任。召开了创建工作部署会、推进会、现场会、培训会等一系列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副县长围绕创建工作亲自谋划、深入指导、全面部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工负责、各单位齐抓共管、文化部门督促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经过近两年来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今年4月,乳源作为广东唯一代表,在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总结部署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取得广泛关注。

图片

02

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财政保障落实到位

  乳源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文化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比例。2018年,全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总投入2775万元;2019年,总投入2935万元;2020年,总投入3875万元,较2019年增长了32%。此外,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2000万元用于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片

03

集中力量攻坚做强

县级“四馆”全面创优

  投入2.3亿元,打造了占地8公顷的世界过山瑶风情园公共文化场馆集群。其中,文化馆建筑面积5157平方米,为国家一级馆。阳光书吧、群众文化展厅、多功能厅、舞蹈排练厅、电子阅览室、合唱排练室、戏曲培训室、瑶绣研培室、乐器辅导室、儿童手工创作培训室、老年活动室等15个独具乳源文化特色的功能室,深受群众喜爱。2020年还增设了总分馆数字化联动设备、群众文艺数字化展示设备,打造了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图书馆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为国家二级馆,同时被评为“广东最美图书馆”,设有外借室、儿童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总藏书超过13万册。民族博物馆建筑面积4089平方米,为国家三级馆,内设瑶族盘王节传承基地和“岭南屋脊、世界瑶根”主题展陈,馆内藏品1573件,是展示乳源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民族文化传习馆建筑面积4781平方米,内设演艺厅、排练厅,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在这里上演,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

04

聚焦镇村问题短板

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示范区创建以来,乳源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针对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被挤占挪用、设施设备老旧、服务效能较低等问题,挂图作战,逐一攻克,大力实施镇村一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恢复场地、健全设施、配足设备。目前,全县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3个被评为省一级站,6个被评为省二级站。大力推动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改提升,新建村级文体广场46个、村史馆6个,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图片

05

积极扩展文化空间

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充分践行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了3间粤书吧。按照“一书房一主题,一书房一特色”要求,高标准建成5间风度书房。创新打造县级文农旅融合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成4间“稻香书斋”,使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公共阅读服务,城乡书香氛围日益浓厚。


图片

06

丰富文化服务供给

擦亮乳源文化品牌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化、高质量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免费开放政策落到实处。书法、绘画、形体礼仪、瑶族民歌、瑶族刺绣、创意手工、乐器演奏……一堂堂公益性文化课程,受到群众广泛好评。歌舞、小品、戏曲、快板……一个个文艺精品,一场场文化下乡惠民巡演,以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读书讲座、阅读沙龙、亲子互动阅读等主题活动经常性开展,盲人阅读区、朗读亭等设施相继完善,公共阅读服务温馨周到,切中群众所想所需。“瑶山讲古人”“博物馆讲堂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常态化举办,推动革命历史教育走深走实。乳源瑶族“十月朝”文化旅游节、西京古道文化旅游节、“一路茶香”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旅活动,“激情广场·幸福乳源”“大众创艺·多彩新时代”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一镇一品、一村一韵”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构建起了“魅力瑶乡·文化乳源”公共文化品牌体系,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驱动和深厚的文化滋养。


图片

07

志愿服务推陈出新

文化队伍不断壮大

  精心打造“绣美瑶乡”文化志愿服务项目,面向基层妇女传授瑶绣文创产品制作工艺,实现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有机统一。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造“金句闪光”文化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文艺宣讲传播新思想、解读新政策、弘扬新风尚。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引导民间文艺团体、非遗传承人等作为文化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血液新活力。


图片

08

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文化建设形成示范

  大力推进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建成了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总分馆体系。推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以改革谋实效促发展。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机制等,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与效。


图片

  成功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创建项目的句点,也是公共文化事业的又一个起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乳源,将做得更好!